资治通鉴(第一卷)在线阅读
会员

资治通鉴(第一卷)

司马光编著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中国史6.3万字

更新时间:2021-05-24 14:26:22 最新章节:第25章 春申君被刺身亡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品牌:中版集团
上架时间:2014-12-01 00:00:00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版集团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司马光编著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枢著。本书选取《资治通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每件史事详记其始末,并自拟标题,记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开创了“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先例。
    (宋)袁枢撰 杨寄林主编历史49.9万字
  • 会员
    何为好的历史写作,好的历史写作如何达成文景·未央致力于收录汉语原创历史非虚构作品,打破地区与时段,呈现跨学科、多视角的历史书写,与同好者一起挖掘本土历史写作的更可能,询唤时光,阅读未来。
    张向荣 李硕 吴政纬 吴峥强等历史268万字
  • 会员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枢著。本书选取《资治通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每件史事详记其始末,并自拟标题,记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开创了“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先例。
    (宋)袁枢撰 杨寄林主编历史45.9万字
  • 会员
    吕思勉是中国现代的历史学家,在中国通史的构建上做出了贡献,同时在近代史的写作上也有开辟之功。本书从清代早期社会特征写起,一直写到抗战结束,举凡近代史的事件、人物、制度典章,无不细致入微,是读者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吕思勉历史34万字
  • 会员
    惊涛拍岸,宋祖豪杰,汴河上叫卖声业已远去。小桥流水,康王南渡,西湖单柔美面容渐已模糊。彪炳史册的三大发明,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婉约豪放的诗词文韵,构成了虹桥之上平民的狂欢。征尘不断,飞扬的剑气划破了小轩窗下梳妆的妩媚;图强变法,激昂的意气挽不回颓危的大厦。铁蹄踏处,繁华落尽,云涯渺,忠臣葬,掩书卷,照丹心。
    龚书铎 刘德麟主编历史15.6万字
  • 会员
    《谢涛说大秦(贰)》以麻隧惨败为起点,以《左传》《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等正史作为基础,以通俗的笔法讲述了秦国从春秋末期秦国麻隧战败后隐忍沉寂到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这段历史。其中,有秦桓公被迫蛰伏的苦闷,有秦哀公复楚的一线微光,有商鞅变法成功的喜悦,有大败六国、一枝独秀的骄傲……
    昊天牧云历史13.1万字
  • 会员
    拨天洞穴中的灰烬,依稀可见火光在四壁投下的阴影。解读伏羲神农的传说,似能想象先民生存的艰辛。夏桀无道,成汤吊民伐罪,取而代之。“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盘庚迁殷,四处游移的都城,从此有了定所。殷商杳杳,拂去甲骨上的尘埃,那笔划质朴的文字,不觉间已伴随华夏千年。文王治岐,万发咸和。三分天下有其二,仅在弹指百年间。周命维新,圣人代出。文王拘而演《周易》,武王伐纣,《牧誓》长流传。
    龚书铎 刘德麟主编历史13.8万字
  • 会员
    吕思勉是中国现代的历史学家,在中国通史的构建上做出了贡献,同时在近代史的写作上也有开辟之功。本书从清代早期社会特征写起,一直写到抗战结束,举凡近代史的事件、人物、制度典章,无不细致入微,是读者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吕思勉历史34.2万字
  • 会员
    《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宁宗时代(增订本)》选取南宋从治世转入衰世的宋光宗、宋宁宗两位帝王作为研究对象,从内禅闹剧、庆元党禁、对外战事、权相专政等方面深刻揭示了南宋中期的政治社会问题,也剖析了光、宁两朝的南宋不由自主地走向衰微的历程和原因。在《水浒寻宋》一书中,虞云国教授另辟蹊径,依托其数十年宋史研究成果,以一种综合而全面的方法解读《水浒传》。在全书一开篇的“读法篇”中,虞教授总结了各种《水浒传》的读
    虞云国历史44.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对古代与现代有关“听”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阐释。古代部分以文献为基础,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听”的思想和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实听”、“虚听”两个核心概念,论述了中国听觉文化、“听”的哲学、音乐理性等,揭示了中国“听”传统的内涵。现代部分探究了民间的“听”、道人的“听”、专家的“听”三个方面,提出了现代人的听觉文化建设问题,“听”之道的回归问题。
    蒋晶中国史16万字
  • 会员
    中国古文明无论在起源路径上还是在发展过程中,都充分显示了特色性。然而自近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学术界在表述中国古代文明史、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文学史等方面,基本上是套用西方的相关理论、概念、术语。这既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也不利于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考古资料为依据,以传世文献资料为线索,以西方文明史理论为参照,具体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地理气候环境与生产生活方式等背
    江林昌中国史32.3万字
  • 会员
    清季新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州县制度变革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涉及的面很宽,其中不仅包括19世纪后半期以来州县制度的嬗变轨迹,还有新制度的建构。长期以来,清季州县制度变革普遍不被看好,常常语焉不详,或认为州县改革只停留在纸面上,继而产生改革只有直隶等少数地方推行的误识。本书作者厚积薄发,广泛搜寻官方报告、地方志、报刊资料、时人记述,对清季州县政治、经济、司法、教育诸层面的改革进行了重新考察,试图从“人
    刘伟中国史34.1万字
  • 会员
    本书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发生重大转向的史学定论,提出质疑。从史源学研究和新史学的思路出发,论述司马光所撰《资治通鉴》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指出其所依据的史料《汉武故事》等存在严重问题,认为汉武帝晚年并没有司马光所期望的政治路线转变,指出《通鉴》不能作为研治秦汉史的一般史料使用。本书是一个案式的史学研究,提示研究者和普通读者史料的准确性是历史著作立论的基础。
    辛德勇中国史6.4万字
  • 会员
    汉唐时代,关中地区作为首都所在地是当时社会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汉唐关中地区自然灾害对国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政府的灾害应对策略更是攸关兴亡。本书以汉唐关中地区自然灾害的政府应对策略为研究对象,从汉唐时期关中自然灾害概况、汉唐政府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自然灾害与政府应对策略之间的互动关系、汉唐荒政的发展等角度展开论述,不但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汉唐历史具有启发价值,而且对于今天的防灾、救灾工作具有借
    潘明娟中国史15万字
  • 会员
    湘剧是湖南省的一个代表性剧种,素有省剧之誉。它源于元、明之际,在6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包括高(高腔)、低(低牌子)、昆(昆腔)、乱(乱弹)的四大声腔。此外,尚有安庆调、七锤半、凤阳歌等小调。本书全面介绍了湘剧的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代表曲目、著名演员等情况,是一本帮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湘剧的重要参考书。
    范正明中国史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