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口述史研究(第4辑)
更新时间:2021-04-29 18:29:04 最新章节:封底
书籍简介
《口述史研究》是由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关于口述史的连续性出版物,此为第四辑。本辑共收入专题学术论文11篇,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捷克与中国的12位学者围绕口述历史与环境研究,口述历史、记忆与认同,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口述历史教学,以及口述历史经验总结与思考等专题展开跨学科与跨领域探讨。此外,还收入书评书介5篇,这些作品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口述史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
上架时间:2019-09-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杨祥银主编
- 会员《口述史研究》是由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关于口述史的连续性出版物,此为第二辑。本辑共收入专题学术论文13篇,来自英国、美国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16位学者围绕企业(商业)口述历史,口述历史与医学研究,口述历史与地方志,口述历史与音乐研究,以及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等专题展开跨学科和跨区域讨论。此外,还收入书评书介8篇,这些作品反映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口述史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的最新史学理论17.7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探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是孙祚民先生30余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研究的论文结集。全书共收入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的论文几十篇。孙祚民先生是中国农民战争史的专家,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也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从五十年代初始至其病故的三十多年里,他发表有关民族关系史方面的论文数十篇,涉及民族关系史问题的各个方面。本书就是其中部分论文的结集。历史18.3万字
- 会员苗族史诗《亚鲁王》是一部反映古代苗族军事活动、经济理念、人生礼仪、生产劳动、民间观念、日常生活的重要资料,是麻山苗族探寻祖源的根据。本书沿两条线索展开论证,一条线索沿史诗的核心功能、知识派生功能和实践派生功能进行块状研究,旨在以“中心—边缘”的脉络廓清《亚鲁王》史诗社会功能如何影响社会运转;另一条线索沿着绑定和维系真实的功能,拓展和实现跨界的功能,建构和表达认同的功能进行条状研究,旨在以功能的类型历史21.9万字
- 会员秦汉是古代中国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时代。秦汉统一国家的建立,是中国统一王朝国家与汉民族形成的新起点,是一次由宗法分封制国家政体和以“诸夏”为标志的早期华夏民族,向统一的君主集权制国家和统一的汉民族转化的枢纽期,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然而,秦汉时期的国家构建与民族认同、社会整合的历程并不是直线式发展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曲折往复的过程。本书共收入论文18篇,对秦汉时期的国家建构、社会整合历史23.9万字
- 会员《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是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历史研究杂志社编辑出版的集刊,主要刊发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方面的优秀学术成果。本辑为创刊号,共收录7篇文章。历史27万字
- 会员《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科出版物。本卷是总第20卷,设立“纪念白寿彝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学”“人物志”“当代史学评论”“会议综述”等栏目,刊发22篇文章。历史25.6万字
- 会员“瑞安考据学第一人”方成珪延续乾嘉考据传统,运用传统语言文字学、文献学考据方法,对经学、小学和文学等领域多部典籍做了细致考校。代表作《集韵考正》《字鉴校注》《韩集笺正》和《唐摭言校正》于音韵、训诂、考据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本书以考据为切入点,以学派为观察点,分研究、考校两编,对方成珪考据学渊源、治学生平、学术特色与局限、考据学成就与影响等进行了考述,明晰了方成珪在清代考据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历史27万字
- 会员本书论述了清代及民国初期呼和浩特房地产业诞生背景、产业类型、交易状况、税务矛盾、质量评估以及政府行政对房地产的干预等内容,探讨了呼和浩特房地产私有化过程中的诸多议题,对这一时期北方边疆城市移民社会的形成、宗教信仰在地方社会上的影响,以及清朝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治张力都有细致的说明,资料翔实、观点凝练、逻辑清晰,弥补了呼和浩特房地产在清末民初这一历史阶段的研究空白。历史17.9万字
- 会员由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2016“汉学与当代中国”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通过2016“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2016“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和“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中外文学出版翻译研修班”等,搭建中外思想交流“朋友圈”。此次研讨会有来自26个国家的31位著名汉学家参加。本文集是对研讨会汉学家和中国学者专家发言整理后的文字成果。历史26.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