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陆海经济一体化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
更新时间:2021-01-22 20:09:44 最新章节:重要术语索引表
书籍简介
建设海洋强国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坚持陆海统筹”,本质上是实现“陆海一体化”,而“陆海一体化”的核心是“陆海经济一体化”。近年来,随着陆域资源日渐枯竭、环境和人口压力增大,海洋资源的开发受到广泛关注。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加速了陆海产业的互动关联,单一的陆海资源开发模式对经济发展的限制较大,陆海经济一体化己经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陆海经济一体化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抓手,成为振兴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部署,其地位不断提升。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陆海经济一体化的研究逐渐为学界关注。然而,陆海经济一体化及其驱动机理研究一直较为薄弱,目前处于现象描述和发展目标的应用研究阶段,陆海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动力机制,尤其是评价测度和发展战略缺乏系统性研究成果,使得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时缺乏理论依据。因此,研究中国陆海经济一体化评价及发展战略,对于陆海经济一体化理论发展、海洋政策的制定和陆海经济的实践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书围绕陆海经济一体化评价及发展战略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分为理论篇、实证篇、区域实践篇、国外经验篇、战略篇五个部分,梳理国内外陆海经济一体化的研究进展,分析陆海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及动力机制,对我国沿海地区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发展的有序度和协同度进行测算,通过分析陆域经济有序度与海域经济有序度对陆海经济协同的影响程度,提出中国陆海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4-22 00:00: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唐红祥 王立新 许露元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研究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时代背景、演进概述及发展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依据价值理论和综合评价思想,构建基于市场规模、市场管理、市场运营和市场创新的商品交易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该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内的主要商品交易市场进行测算排序。依据评价结果,本书选取国内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商品交易市场,以案例研究的方式进行深入剖析和评价,从微观层面经济9.6万字
- 会员本书围绕数字中国建设历程、概念内涵、发展现状、面临历史机遇、关键路径、美好愿景等方面,系统论述数字中国赋能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路径,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对策建议,为各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借鉴参考。本书以专业化视角和话语体系,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生动翔实的数据案例,以清晰的思路、精练的语言、紧凑的结构及流畅的内容,引导广大读者由点到面经济12.4万字
- 会员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萧条经济学”的来龙去脉。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全球经济发展为何不确定。第三部分主要说明中国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是从理论与政策的角度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发展经济学”,力求“格物致知”。经济21.9万字
- 会员本书是基于云南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资企业和劳动力调查”项目的坦桑尼亚调研数据的研究报告。本书问卷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现有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成熟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变量之间的相互印证,以量化的方式客观呈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坦桑尼亚中资企业的现状、坦桑尼亚的营商环境及其影响因素。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宏观上分析当前坦桑尼亚的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坦桑尼亚东西方主要国家的关系。中篇利用经济12.2万字
- 会员本书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开放合作,以及绿色湾区和人文湾区建设等主题,系统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广州发展的基础、优势和现状,深入剖析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就提升广州城市竞争力、以广州、深圳“双核联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提出了极具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经济20.9万字
- 会员本书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从国家和产业层面围绕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实施展开讨论,重点结合领先型、追赶型、换道超车型、转进型和战略型五大产业,阐释了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与发展。经济24.1万字
- 会员本书汇集了来自经济金融领域学界与业界、决策层与监管层专家的思想精华,分析当前五大战略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并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揭示了五大战略之间的系统性与相关性。经济16.2万字
- 会员本书由导论、上篇、下篇和结语共四大部分构成。导论分析了中非城镇化在进展、动力与挑战等方面的异同;上篇总体概述了中国城镇化的历程和成就,并从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管理以及土地资源配置三个角度剖析中国经验;下篇从非洲城镇化的公众参与、非正规发展、科技创新三方面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出发,基于中国实践,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结语分析中国在经贸合作和经验分享上已经或可能对非洲城镇化作出的贡献。经济15.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