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东亚儒学问题新探
更新时间:2019-08-09 18:54:06 最新章节:注释
书籍简介
近二十余年来,儒学研究已呈现国际化发展趋向,开辟出“东亚儒学”这一新研究领域。本书紧扣“儒学”“东亚”“日本化”这三个关键词,对东亚儒学、日本儒学以及儒学日本化等历史问题、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东亚”问题的讨论,对“东亚”“东亚儒学”概念的发生历史以及演变历程,乃至晚近“东亚”论述中的复杂面向,进行了全面仔细的介绍和探讨,反映了最前沿的发展成果以及作者的独到见解。第二部分深入德川日本儒学的历史内部,对“儒学日本化”具有典型意义的徂徕学、仁斋学的思想展开了富有创见的研究,同时,对日本独特的心学思想——石门心学及其讲学运动中的“中国因素”等问题进行了仔细的考察,这些研究既吸收了日本学界已有的成果,又具有中国学者的比较视野。第三部分是对现代以来日本学界有关“日本性”问题的探讨,主要透过丸山后期的日本文化研究,在充分肯定丸山思想有关“日本性”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同时,深度反思了丸山后期提出的“古层—原型”论(又称“执拗低音”论)的史学观点。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1-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吴震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郭象、王船山、章太炎三家庄子解释学是庄学史上以解释为形式、以哲学创构为实质的解释典范。他们三家都牢牢抓住传世本《庄子·天下》篇“内圣外王”一语大做文章,以此语契入庄子而展开不同的哲学创构。郭象、船山、太炎不约而同地以“内圣外王之道”契入庄子哲学,与其时代环境、人生履历、个性气质以及本人思想背景有关。郭象生活时代之魏晋、船山生活时代之明清、太炎生活时代之晚近,是中国历史上三个著名的乱世,作为天生异秉哲学35.7万字
- 会员公孙龙是战国后期著名的逻辑学家和辩士,其著作《公孙龙子》是先秦名辩学派至今尚存的唯一完整文献。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立足于《公孙龙子》六篇文本,进行详细校注、今译、英译和注疏,重新整理和编排顺序,并运用文史互证等方法,探求公孙龙思想发展的轨迹,以重建公孙龙的思想体系。下编将公孙龙的思想分为逻辑学、语言学和一般哲学,分别结合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欧陆语言分析哲学和西方形而上学思想,进行了多学科的分析和对哲学31.1万字
- 会员本书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社会文化精神生活的影响而开展的文化与科学技术哲学的交叉研究,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文化的哲学问题,并把这一理论研究与中华传统、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建设相结合。本书突出了学科交叉的增长点,是文化与科技实践,即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文化研究。哲学26.4万字
- 会员《唐代中国的国家与学者》是麦大维先生积25年之力撰成的唐代儒学研究的代表作,将唐代儒学的演变与学者群体及学术机构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对学校与祭孔、经学、国家礼制、史学、文章观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每一领域独立成章,按照高祖及太宗朝、650-755年、安史乱后三个时段,依序梳理学术环境、学术活动和学术观点发生的变化,总结各领域及其子领域的学术发展轨迹,分析中央政府学术主导地位的渐趋弱化,以及学术与文学哲学42.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