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睿文馆)
更新时间:2019-08-09 15:36:38 最新章节:参考书目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从城市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生活互动视角切入的另类的文化史著作。作者打破传统史学研究框架,独辟蹊径,聚焦于人类身体和城市这两大要素,考察了人类文明演进,确立了复原人类文明史的架构。在桑内特的架构中,人类自希腊以来的城市发展史被浓缩概括为三种身体形象,分别以身体的不同器官来命名,相应再现了三个重要时段的身体体验与城市形象的相互关系。第一种类型命名为“声音与眼睛的力量”,第二种类型称作“心脏的运动”,第三种类型称为“动脉与静脉”。通过这三种类型的描述,桑内特试图告诉我们,文化在创建和利用城市空间方面曾经起到过重要的影响,但现在的城市理念却在造成文化的缺失和人们心灵的麻木。人类只有重新回归身体,回归感觉,才能真正恢复被现代城市文明所排挤掉的人的身体和文化,这是本书写作的目的,也是本书所得出的结论。本书出于对现代文明的忧思,从另类视角阐述了历史和现代发展,涵盖历史学和社会学,视野开阔,观点新颖,颇具参考和借鉴价值。
品牌:上海译文
译者:黄煜文
上架时间:2016-01-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译文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从构建的“中国城市邻避案例库”出发,在对300起邻避事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政府处置邻避风险的经验教训,聚焦邻避风险从生成、演化到防范、处置的全过程,提出应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邻避风险治理体系,实现多元主体之间顺畅的风险沟通和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城市邻避风险的顺利化解。社科20万字
- 会员本书以历史主义研究方式为分析进路,以个体为核心概念,以人的生存境况为分析视角,围绕着个人生活与道德政治进行研究和探讨。书中集中讨论了政治自由、公共生活与世界主义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结。换句话说,本书并非是在抽象的意义上阐释普遍性的“公共生活”,而是坚持认为,人类正处于全球风险之中,国家的疆界在慢慢消解,自我与他者的隔阂也在消除,人类已经变成了同一个命运共同体。社科20.3万字
- 会员本书围绕法国理论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重要概念“习性”,对其实践理论做了微观剖析。本书梳理了布氏“习性”概念中“结构化结构”和“结构性结构”的继承与创新,从心智、身体两个角度切入“习性”概念,指出习性与社会的结构性同源特点,总结习性作为心智系统的运作方式。通过讨论习性以身体各形态所承载的社会结构的外化,分析了现存社会中区隔的现实,并结合习性与场域、象征资本的关系,论证习性在布氏实践逻辑中的重要性,从社科15.9万字
- 会员2017年8月,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召开了以“国际化与社会转型”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提交的论文基础上选取了十八篇论文,编辑出一本中文的学术论文集。共分四篇十八章,四个主要议题分别为教育创新与国际化、人才流动与国际文化交流、少数群体研究与扶贫、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本书由宗力和刘宁担任主编,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资助出版。本书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国际化、教育、国际文化交流、社会发展、社会社科15万字
- 会员本书是对1660—1860年英国社会道德问题的专题研究,分析了这些社会道德问题的表现及其成因,阐释了英国社会组织和政府对这些社会道德问题的认识与对策、采取的行动及其成效。社科19.9万字
- 会员《家庭与性别评论》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集刊之一,展示了海内外围绕家庭与性别领域相关专题的多样化视角和最新成果。本期以近年来家庭性别领域讨论较为热烈的亲职与育儿为主题,展现了有关母职变迁、女性作为母亲的体验、儿童教养方式及抚育的社会支持变迁等不同切面,收录的文章涉及家长主义的盛行与母职再造、母职的经纪人化、菲佣母亲的信息沟通技术、在线母职书写、杂志中的亲职话语、集体化下的童年等多个研究内容。社科26.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