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精神论在线阅读
会员

中国地质精神论

韦磊 邹世享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16.7万字

更新时间:2019-08-23 19:43:28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中国地质精神的形成过程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地质精神的主体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地质界凝练的精神品质。本书主要探讨了中国地质界长期以来形成的精神品质,及其相关问题。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界定了中国地质精神的基本概念以及中国地质精神的形成过程。第二章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地质精神。第三章探讨了地质精神形成过程中的具体个案。第四章探讨了中国地质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关联。第五章探讨了中国地质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总结出如何运用特色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本书可以作为地质行业或与地质行业相关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参考资料。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4-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第一部分从官僚领导的角度检视了国际组织自主性的变化,以及从区域化和全球化关系的视角,分析了区域贸易协定的增加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和挑战。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不同国际组织的互动和比较。第三部分讨论了全球社会和国际组织应对全球性问题面临的挑战,联合国难民署解决难民问题的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朝核问题中的尴尬处境和问题所在。第四部分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博弈的视角分析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格
    张海滨 郑如青主编社科17.4万字
  • 会员
    《南大亚太评论》是由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辑刊。选题内容涵盖大亚太全区域、次区域以及国别层次上的政治、外交、安全、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诸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兼及相关全球性议题。本书为第六辑,设有特稿、专题、区域国别研究、理论探讨、书评五个栏目。立足于国际关系史研究,对近百年来国际体系的变化进行梳理和历史经验教训的学习。
    石斌主编社科17.4万字
  • 会员
    福利院常被视为国家、社会和保育人员施予孤残儿童无私关爱的场所。基于对东南某省永江福利院长期的田野调查,本书意在倡导用一种辩证的视角看待中国儿童福利机构的运作机制。主书名为《爱的悖论》,即希望这样的视角能够提醒读者注意围绕机构运作所呈现的“爱”的复杂性,它兼有光明与晦暗:“国家关爱”兼有救济与治理的两面,“社会关爱”兼有扶弱与排斥的两面,“保育员妈妈的爱”亦兼有付出与自利的两面。在福利院这一由“爱”
    钱霖亮社科23.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经典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以新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理论为依据的评论视角,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社会主义思潮对英国、美国、加拿大三个主要英语国家文学的深刻影响,回溯了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历程中的多种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文学表征,探讨了社会主义思潮在逾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与这三个国家的文学和文学评论之间复杂而多维的关系。本书力图为学术界提供一本资料较为全面翔实、客观科学的具有学科前沿性的学术论著,提供一
    魏莉等社科36.9万字
  • 会员
    本套书是中国中青年学者对哈佛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的系列专访,分“政治与历史篇”、“经济与社会篇”、“文化与学术篇”三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专家们分别就中国政治改革、历史变迁、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和学术发展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深入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受访学者或对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有所了解,或甚至有过亲身的见证和体验。他们的观点和思考值得中国的读者了解
    张冠梓主编社科25.9万字
  • 会员
    本书精选才斋讲堂中教育与心理系列学术演讲的内容,包括《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性意义》《从德国大学的理念和制度中寻找现代大学的突破》《心理理解的发展:研究与应用》《情绪面面观》等文章。
    王博主编社科9.7万字
  • 会员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相较于广袤的乡村,城市有着巨大的优势,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娱乐、教育和医疗的需求,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成为各色人寻梦的天堂。“城市化”成为人类活动空间变迁的主旋律。在21世纪的中国,城市化的浪潮愈加凶猛,见证了复兴,也带来了诸多困境和难题。本书希望通过梳理西方城市管理的相关思想和观念,探索通向美好城市的各种路径和可能性。
    罗文恩等社科18.5万字
  • 会员
    本书探讨了儒学与社会主义思潮的亲和性,聚焦晚清的思想转向中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勃兴,以居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两位思想大师康有为和刘师培的广义社会主义思想为研究对象,探究他们社会主义思想的内生起源,把康有为、刘师培的社会主义放在整个中国思想史的演变脉络中考察,考察他们和清代及更早的儒学思想之间的源流关系。本书具有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共通性质的理论价值。
    谢天社科15.2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研究俄罗斯著名学者巴赫金的诗学理论。他是20世纪俄罗斯诗学发展中最重要的人物,对俄罗斯诗学做出多方面的贡献,也可以说是集大成的人物。本书分别对巴赫金的社会学诗学、语言诗学、体裁诗学、小说诗学、历史诗学和文化诗学等做了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巴赫金诗学是一种整合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的整体诗学。作者对整体诗学的历史针对性、研究格局和方法论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程正民社科33.1万字